靜心與我
自小在宗教學校讀書的我,meditation 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詞。直至對情緒、心理、心靈等題目產生興趣,才開始接觸 meditation。剛開始練習時,估計因為沒有正式的認知和學習,所以並不十分投入。以為靜就是不能思考,但每次練習總會思緒滿天飛,越想靜越難靜,練習變成折磨,終於放棄了好一陣子。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回到加拿大進修,二話不說選擇 Mindfulness Meditation 的科目。一來出於好奇,西方人竟然會教授源自東方的課題; 二來是名牌效應,對多倫多大學有信心,相信教學是有系統性的。終於,在好奇心和恆心的支持下,重拾並一直持續 meditation 的練習,慢慢領略箇中的樂趣及好處,現在,練習更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藉此機會,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meditation 的好處,更認真向外推廣,成為「MINDFULNESS 靜心慢遊」的課程設計師和導師,使更多人能提高對心靈健康的注意,並以「MINDFULNESS 靜心慢遊」的方法達到自癒和提升心靈健康的作用。
各位讀者會否與我一樣有過同一個的疑問,就是該如何翻譯 meditation 這個字呢?坊間確實有不同的名稱,靜觀、打坐、冥想等。但我卻有自己的一套見解,這純屬個人的領悟和喜好,並不代表其他名稱是不對的。我覺得大部分的練習,都是幫助自己靜靜地、用心地、慢慢地、遊歷自己的身、心、靈。所以,我喜歡稱之為「靜心慢遊」,而在往後的分享中,我會以「靜心」作為簡稱。
相信,大部分的朋友都希望自己能夠活得健康、快樂,會尋找一些方法以達到這個目的,健康的飲食、適量的運動、有質素的睡眠、放鬆減壓的活動等,務求強健身體、舒緩情緒,使身和心都健康起來。每個人都有權利和意義,掌管和經營自己的生命及生活;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以一個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處理每日周遭發生的一切。而我,就選擇了以一個健康的身體、歡欣的心境、清晰的頭腦去完成我的人生使命和學習課題。我讓靜心逐步走進自己的生活,讓它變成我的生活習慣,讓它去幫自己變得更懂愛惜自己和愛護別人,情緒變得穩定之餘,做事更加有創意、幹勁和信心。
與 meditation 的淵源
我是如何從不愛靜心,而愛上靜心的呢?這可要從我對靜心的誤解開始說起。未真正認識靜心之前,以為靜心就是不能有任何思想、情緒和感覺,除了呼吸外,腦袋像是要停止活動般,不容許有任何的念頭浮現。可是,每次練習,生活上的事情就會借機湧現,有時會受著周遭環境的影響,腦海裏出現畫面、感覺、聲音等,以為這一切都是雜念。每每有「雜念」出現時,我便會壓抑自己,責備自己,覺得自己做得不對,不斷提醒自己要靜一些,要清除這些雜念。於是,越靜越難靜,我感到自己眉頭深鎖,心裡不斷掙扎,越強迫不去想就越會想起更多,非常不耐煩。所以,以前的我,靜心頂多只能維持20分鐘,好多時,幾分鐘已不能繼續下去。這樣的練習,對我來說,簡真就是要命一般折磨!練習了一段時間後,終於放棄了。
放棄了好一段時間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一次集體的靜心活動。剛開始的時候,依然是「雜念」四處飛,滿腦子都是平日生活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更掀動了一些的情緒和身體的感受。慶幸自己仍一直聽著主持人的帶領,讓所謂的雜念在腦海中隨意流動,讓各種被翻起的情緒釋放出來,不再刻意去抑壓。就這樣,不經不覺完成了差不多一小時的靜心練習,而我像是放下了千斤巨石般,整個人都鬆了很多,而且更悟出了一個道理來,這些在腦中到處飛的其實並非雜念,而是自己對自己發出的提示。這些提示是我在生活中忽略了的事物,但對自己的身心靈都有著影響,只是自己平時不為意吧!透過靜心,這些各式各樣的念頭、感受、靈感都會一一浮現,目的就是要自己多加注意,並作出相關的回應。自始之後,我再不覺得靜心是一種折磨,反而是一種幫助自己放鬆的方法,有時更會啟發一些靈感。當自己煩惱、想發脾氣、不開心、甚至腦閉塞時,我都會先靜一靜心,檢視一下這些狀況出現背後的真正原因,從而理出應對方案。就這樣,不經不覺,我開始接受、欣賞和享受靜心,靜心成為了我保持身心平衡的其中一個方法,漸漸地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正式學習 mindfulness meditation
當我體驗到靜心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後,我便決心要幫助更多的人認識和練習靜心,因為,靜心練習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且不需要甚麼額外的投資和工具。只要你對靜心有正確的認識,願意每天留起15至20分鐘的時間,練習以一個開放及誠懇的態度去面對和接受自己。況且,我深信每個人都有權去過一個開心、快樂的人生,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為了完成自己這個小小的心願、大大的理想,我開始搜尋更多有關靜心的資料。就在一次回家探親之旅,遇上了加拿大當地一所大學舉辦的 Mindfulness Meditation 課程,好奇西方人如何教東方學說,於是二話不說就報讀了該課程。
我不打算在此詳述 meditation 的出處和歷史。簡單來說,從最早有的圖像及文字紀錄,我們估計早於公元前3500-5000年的人已有盤膝打坐的習慣,相信是源自於東方,現今印度的所在地,後來輾轉傳到中國、日本等地方,亦在西方一些宗教的文獻中出現相似的描述。雖然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其共通點在於人們均希望透過這些練習達至一些個人修為的目標及對靈性的追求。在20世紀70年代,meditation 開始在西方盛行起來,一位美國教授,更創立了以正念和靜觀為主的減壓課程,讓更多的人學習如何將 meditation 應用於情緒及壓力管理上,在北美確是相當盛行。不過,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些相關的學術研究報告,從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的角度,去證實靜心對身體的影響。這些資訊,有助我更全面性及多元化地介紹靜心,亦更能配合現今的社會需要,以不同的角度去引起更多人對靜心的興趣。
人類的腦袋無疑是最複雜的器官,簡單來說,我們的思想、情緒、行為,都由外在的資訊所影響而刺激腦部,腦部則會發出訊息給身體作出反應。杏仁體(Amygdala)是我們的警報系統,負責情緒及應急反應,當我們受驚或受到刺激時,杏仁體會啟動即時反應的機制,並會阻擋資訊進入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而前額葉皮層就是負責分析、組織、解決問題等的部分。所以,當我們需要思考、分析時,必須讓杏仁體處於一個平靜的狀態,這亦簡略解釋了為何我們遇到壓力或情緒波動傷時,會容易不加思索、意氣用事、受情緒主導。當然,這只是一個最淺易的解說,幫助我們明白思想、情緒、行為的三角關係。而靜心就是其中一種方法去鍛練自己的腦部,留意和檢視自己身體和情緒的變化,在需要的時候,儘快整理思緒和平復心情,不會作出不自覺的反應(React),而是自覺的回應(Respond)。
我們可以從身、心、靈三方面去解讀靜心:
身 - 神經科學解釋和引證了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已有一些預設的機制,這些預設機制,會應因外在環境所發生的事,而作出一些自然的反應,保護自己。亦是我們所說的 autopilot 自動導航。透過 「MINDFULNESS 靜心慢遊」,重整思維模式和調解情緒後,我們的行為模式亦隨之而變為 focused navigation 專心自駕模式。
心 - 學習與情緒共處,才是正確的態度,不壓抑、不逃避。每個人對各種情緒的敏感度都不一樣,需要專注排解的情緒未必相同。為自己找出舒緩的方法和平衡點,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的。多關注自己的情緒,多理解它們出現背後的原因,是「MINDFULNESS 靜心慢遊」的重點。若你有意成為導師或療癒師,明白這一點尤其重要。愛與感恩是情緒治療的基本藥方。
靈 - 對於 mindfulness 的解說,坊間有不同的演繹,各有各的理念和體會。我們可將 mindfulness 看成一種生活態度,我們做人處事的方式。透過 「MINDFULNESS 靜心慢遊」,我們絕對可以重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容許內在智慧,協助我們整理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活哲學,在沒有失去自我的狀態下,學習生活。
帶動 mindfulness meditation 的潮流
在之前提及過的學術研究當中,有不少實例證明了靜心能有助減壓、舒緩抑鬱和焦慮、發展情緒智商、加強專注力、啟發創意思維、改善人際溝通、建立正向人生觀等。在加國的課堂上,我更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他們來自教育、醫護、社區服務及體育運動的界別,甚至有著名公司的高層,大家都體驗過或見證過靜心的好處,有志作進一步的發展,將 mindfulness meditation 在他們的領域內推廣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受惠。這些一點一滴的體驗和資訊,鞏固了我對靜心的信心,更加強了我對外推廣的決心。
我本身是一個怕悶、愛玩、喜歡變化的人,從來都不喜歡一成不變和單調沉悶的事情,所以練習靜心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項挑戰,要一個跳跳紮 (身體和思緒皆是) 的人不動聲息地坐著確實是頗為煎熬的。當我知道,坐著只不過是其中一種方法後,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原來,注意自己、檢視自己、聆聽內裡的自己,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當我發掘到娛樂的點子時,我便開始愛上了它!
課堂上,導師當然會教授理論,並分享他們舉辦工作坊時的經驗,對我來說,當然是非常受用。不過,最大的得著卻是知道了靜靜地坐著、專注地呼吸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在走路、進食、坐車、運動、畫畫、聽音樂,甚至是刷牙、沖涼等的慣性動作時檢視自己身體和思緒的情況,也可以讓念頭和情緒浮現,更可以同時探視和正視引起這些念頭和情緒的原因,從而理出一些法子去解決問題,靜心就變得靈活及生活化。而對於推廣靜心的工作,更是帶來了一大突破,尤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模式,兒童、青少年、成人、長者各有其經歷和生活習慣,要讓不同的人都了解靜心,並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多元化的活動和練習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化、多元化、靈活運用、隨心而行,便成為了「MINDFULNESS 靜心慢遊」的基石。
所以,在後來舉辦的工作坊中,我都加入不少活動教學的原素,例如:RelaxKids,LEGO® SERIOUS PLAY®,務求令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味性,從而鼓勵和啟發知識的接收和運用,以現代的思維和方法與大眾一起實踐健康、快樂的人生。希望以靈活多變的傳授方式,及富趣味性的活動,將靜心推廣至不同的年齡層,像北美一般普及化,推廣至學校、醫院、公司、團體等,讓靜心成為現代都市人的習慣。其實 🧘♀️🧘♂️ emoji 都有,我們就知它有多流行了!
靜心小貼士:
若你是初次接觸或體驗靜心,你可能會問,究竟靜心是怎樣的。其實,每個人靜心的過程和感受都不一樣 (這個答案似乎有點不負責任!)
最直接的體驗,就是先為自己找一個重心,一件可以讓你將專注點放在它身上的東西。而最簡單、隨意、便利的東西,就是呼吸。我相信對於存活於世上的人類來說,呼吸,該是隨身攜帶吧!只要專注聽著每一下的呼吸聲或留意每一下的吸氣和呼氣,開始時,可能只能維持 1 至 2 分鐘,每一次練習逐漸加長,學習留意身體的感覺和浮現的思緒,嘗試將這些感覺和思緒記錄下來。
練習專注當下,當然還有其他方法和活動,有些需要道具輔助作為示範和練習,而聲音導航 (Guided Meditation)更是時下流行的工具。
「MINDFULNESS 靜心慢遊」
「MINDFULNESS 靜心慢遊」並非一般的「靜觀」 或 「靜觀減壓 」練習,它是揉合了正向心理學、情緒管理、壓力管理、及我本身的催眠治療技巧和經驗。 每一個練習和當中運用的方法,都致力協助參加者去透視思想、情緒和行為的三角關係。「慢遊」不是漫無目的地遊蕩,而是有目的、有意識、慢慢地遊歷自己的內心,主動及誠懇地去探視和面對自己內心的感受,並以開放及謙遜的態度讓內在智慧去帶領我們迎接生命中的挑戰。最終我們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及更平和的狀態去處理身邊的人和事,讓生活變得更健康、快樂。
Mindfulness 就是一種生活智慧,而 Meditation 則是其中的一項工具。
來到這裡,你可能會問,是否每個人都能做到練習的要求呢? 其實,每個人的需要都各有不同,練習是要幫助自己去了解這些被忽略了的內在需要。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你願意踏出這一步,並持之以恆。就好像學習一項新的運動一樣,我們先要持開放的態度去嘗試,並付出時間和心機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掌握箇中的奧妙。每一個練習都是一個屬於自己的體驗,是你給自己的一個機會去探視自身所需,你的身體是你最好、最老實的朋友,這些聲音,就是你內在的智慧。每一次的練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給你不同的體驗和啟發。
緊記,我們的練習,並非要令自己的技巧變得完美無瑕,這絕不是練習的重點,練習本身並無好與壞、對與錯之分,我們希望做到的,是坦誠地面對自己身體每個的反應,將靜心變成一個持久的好習慣。此外,更加不用與別人比較,因為,每個人的歷程和感受都不一樣,不要以別人的經歷作為自己的準則。靜心是「靜」自己的心,不是別人的心啊!而且,不用刻意追求甚麼境界,更不要抑壓情感,人類本身就是有感情、有情緒的生物,我們需要這些感官去幫助我們學習,每一個出現的細節,都是我們於生活上做人處事的提示。更何況靜心又不是睡著了,或腦部停止活動了。睡著都會發夢啦!個腦停止活動就不用練習靜心了!至於時間的長短,更是因人而異,或因應實際的需要。有時,我會以10分鐘的靜心作為快速叉電;有時,會因為想通了一些事情,甚至有靈感而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靜心與現在的我
現在的我,有需要時隨時可以以靜心的方法,讓自己靜下來。而每天亦儘可能在早上醒來後,用15-20分鐘先做一個靜心練習,才開始一天的工作,這個習慣有助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及創作靈感。若有事情令到自己煩躁,當開始感受到自己有此感覺時,我便會放下工作,踱步10分鐘,一邊踱步一邊靜靜地檢視煩躁背後的原因,雖然有時不能即時想到解決方法,但心情一定能夠放鬆和平靜下來,讓我可以繼續工作。另外,我也喜歡坐巴士時靜心,有時會望著車外的風景,有時會閉目,專心聽著巴士的引擎聲,或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或感覺自己的心跳;放鬆、整理思緒、檢視自己身體的狀況;專注於自己存在的這一刻。
當然,我們要在安全的情況下才進行,如果你是駕駛人士,請不要在開車時分心;又或者你需要專注做一些事情時,請專心工作。不過,你可以在做事前靜心,這樣反而有助提升你的專注力。
容許我不厭其煩地重複一遍,當我們練習時,腦海難免會有不同的思想浮現,我們的腦袋會帶著我們周圍去遊歷,亦會帶動各種的情緒和身體的感受。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表現,不要以為這是錯誤的而強加抑壓。我們的練習並不是要摒棄自己的念頭和感受,更不是要自己變得沒有思想、情緒和感覺。相反,我們要注意和接受它們,切勿批判它們,它們的出現是為自己帶來訊息和提示,提醒我們要聆聽、注意和回應自己內在的需要。「靜心慢遊」的過程會讓我們 Feel Real But Might Not Feel Good,我們會有真實的感覺,但這些感覺並不一定是舒服的,因為我們會在過程中掀起一些潛藏內心、積壓已久的情緒或想法。練習的目的,就是要我們面對和接受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儘管感覺不一定舒服、良好。
這正是活得更好的第一步。人生就是充滿喜怒哀樂、高低起伏。我們是可以選擇逃避,自欺欺人;但更可以選擇面對和接受,昂步跨過,繼續前行。靜心,確實是非常個人的。只要不懷著比較的心,不是為了追求某些能力而練習,不去刻意尋找別人眼中的境界,懷著謙虛的態度和愛人的心,這樣,我們便能持續成長、進步。
到目前為止,靜心帶給我最大的得著就是找到了內心的那份平靜和舒暢,加強了與自己內心的連結,學懂了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培養出內在的智慧。當我懂得多加注意自己,接受並面對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時,漸漸地,我對身邊的人和事都有了體諒和包容的心。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亦沒有所謂完美和不完美,我們就是要透過群體生活去學習認識自己和接受他人,領略自愛和愛人之間的平衡。我沒有改變過自己的個性,我依然是原來的我,但就多了一份生活的智慧和內心的平和。以前,我總會掂掛著過去的憾事,亦會為將來未發生的事而擔憂。過分牽繫過去,會令我們產生抑鬱; 而過分擔憂將來,會令我們產生焦慮。我們並不是要抺掉過去的一切,亦不是望天打掛、不為將來打算。過去所發生的一切,都是我們的老師,給予我們教導,讓我們成長;而做好現在的自己,就是為將來舖路。所以,現在的我,更加愛惜「活在當下」的一刻。記得有一位老師跟我說過,"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ystery. Today is Gift". 意思是昨天已成歷史,明天是一個謎,今天才是恩賜。
在此,為大家送上祝福,希望大家都能透過靜心的練習,在人生路上得到一些啟示,以最佳的狀態、開懷地迎接每一天。慢慢一點一滴的體驗,發掘箇中樂趣,持之以恆,我肯定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每日陪伴著你的,就是你自己。」
「你最好的朋友,就是你自己。」
「你最需要關注的,就是這一刻的你。」
「當我們照顧好自己,便可以向身邊的人,分享平安和喜悅。」
文字:Christine Yip@姬絲汀生命日誌
圖片:pixabay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