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對象:
服務範圍:
以人本主義的理論 (Person-centered therapy) 為基礎,結合正念 (Mindfulness)、樂高認真玩 (Lego® Serious Play®) 、Relax Kids、咭牌和桌遊、催眠治療 (Hypnotherapy) 等的工具及技巧,為你提供心理支援、疏導情緒、處理內心的困擾和壓力,陪伴你面對和跨過人生路上的難關,一起學習和成長。
協助你提升自我覺察力 (Self-awareness) 及加強心理靭性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當面對難題或逆境時,能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和人際關係,調整好自己,繼續在人生路上實現自我。
注意:
心理輔導是一個非常個人及人性化的過程,講求你與心理輔導師之間的互動、信任和合作性。
由於每種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手法都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對某些人特別有效,但對其他人則未必適用。
選擇一位你覺得適合自己的心理輔導師、心理治療理論及介入手法是非常關鍵的。而我亦需要評估自己使用的理論及介入手法,對你是否有最大的幫助。
因此,每一個新個案,我都會提供 1 小時的免費咨詢。
$300 每節約1小時30分鐘
整合式的心理支援
在一個自在、安全、尊重的氛圍下,通過融合多過一個心理學理論的元素及治療方法,為你提供靈活及適切的心理支援,共同打造一個成長的框架。
這是一個深度探索的旅程:重新認識、面對、接受及調整自己。
我們需要的是時間、耐性及堅持。從表面的問題開始,逐步走入根源。
Person-Centered Theory 人本主義理論
Carl Rogers 認為,當一個人被接納和理解時,他們會更有力量去發現自我並實現個人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我成長的潛力。所以,治療的重點在於協助個人探索自己,調整理想和真實的差距。[1] [2]
Mindfulness 正念
Jon Kabat-Zinn 倡導的正念,就是鼓勵人們有意識地、刻意地、不批判地專注當下。透過覺察的過程,培養我們內在的感知和專注力,減輕壓力、管理情緒、提升心理韌性,並增強對生活的滿足感,從而實現身心的整體健康。[3]
Satir Model 薩提爾模式
Virginia Satir 認為,每個人都具備與生俱來的韌性與靈性,有能力感受愛、擁有自我,透過探索內在,為自己做出新的選擇。在個人發展方面,能幫助我們發展自我價值感。在家庭治療方面,能幫助家庭成員改善溝通、處理衝突,重塑更健康的互動模式。[4]



LEGO® SERIOUS PLAY®
樂高認真玩
透過積木模型來啟動思考和說故事,讓我們放下說話的枷鎖,動手思考,以行動傳遞情感和想法。
樂高認真玩的核心價值是「建構 Build」與「分享 Share」,由輔導師帶動,在砌積木的過程中,以模型作隱喻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經歷和反思,有助個人加強自我認識及表達,亦有助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讓每位家庭成員表達內心的感受和說話。[5]
近年開始有學者研究其在精神健康及心理治療上的應用。在我自己的案例中,亦證明了 LSP 能打開話匣子,協助傳達內心的說話,更能讓我們探視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在課程中加入 LSP,更大大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學習,可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Relax Kids
一套從英國引進的系統,已有超過二十年的歷史,廣為教育界和醫護界使用,遍及37個國家,針對培養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健康。透過動態到靜態的活動,調節情緒並減輕焦慮、建立自信心、提升專注力及培養心理韌性。[6]
PLAY
熱身活動
調節身體和心情,
適應環境
MOVE
放鬆遊戲
釋放"快樂"荷爾蒙,
準備學習
STRETCH
伸展運動
舒緩、減壓,
培養專注力和耐性
FEEL
感官鍛練
自省自覺,學習
尊重、感恩、分享
BREATHE
呼吸練習
舒緩緊張或焦慮,
練習平靜、平衡
BELIEVE
自我肯定
培養正向思維,
建立自信
RELAX
輕鬆學習
身和心完全放鬆,
提升腦袋效能
References:
1. Rogers, C. (1961). On becoming a pers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 Rogers, C. (1986). Carl Roge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Person-Centered Review, 1(3), 257–259.
3. Kabat-Zinn, J. (2003).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10, 144–156.
4. Satir, V. M., Banman, J., Gerber, J., & Gamori, M. (1991).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Palo Alto, CA: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
5. Klassen, K., Hamilton, A., & Mary Anne Peabody. (2023). Seriously Therapeutic Play with LEGO®. Taylor & Francis.




%20transparent.png)